在陕南山地秦岭山系东部丹凤庾岭茂密丛林中,有这样一支勘探队伍,他们远离家乡、不畏艰辛、兢兢业业的诠释着地质人“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、以找矿立功为荣、以艰苦奋斗为荣”的奉献精神。
2022年初,中陕核地调院丹凤县回头山晶质石墨矿项目组成员不畏艰难,顶着风雪,战胜严寒,穿行于雪地之中,奔走在群山之间,为项目钻探工程精准部署进行前期勘探线剖面测制工作,以实际行动诠释核地质“三光荣”“四特别”精神。
3月的秦岭,树枝刚刚冒出新芽。地质队员与采样工们每天6点起床,洗漱、吃饭,带上中午的干粮和水,背上地质包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每一条岩石地化剖面要取20-30个样,放在地质包中,从一个取样点到另一个取样点;背包不断地在变重,而前行采样的步伐愈发坚定,因为我们有找矿的决心。披星戴月、披荆斩棘后的我们,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,有时累得倒在床上都不想起来,但想到还有未完成的工作,困意荡然无存。纵然疲惫不堪,但我们的干劲未减,都想着能在工作区有新的发现,早日实现找矿突破。
由于今年矿勘院项目较多,各项目组人员配置紧张,项目的“长老”彭岩因工作需要调动去另一个基金项目了。我作为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“小菜鸟”,肩负的责任更重了。
为让我尽快熟悉项目,提高技术能力,项目经理柳坤峰在野外带着我到山上采样、追矿,对工作区重点矿化地段,边走、边干、边传授工作方法和经验。丛林中的毒蛇、马蜂,隐蔽的套野猪机关,是找矿途中的小插曲,每天的夕阳奏响了下山的乐章。通过多次跟班作业,大大提高了项目的采样质量、追矿效率,也增强了项目组技术人员的凝聚力。
想家是项目部小伙伴的共同话题,也是大伙聊着聊着就散了的话题。因为家里有需要陪伴成长的小孩,有卧病在床需要照顾的老父亲,有辛勤操劳、勤俭持家的妻子,而这把辛酸泪却只能咽在肚里,只因为单位同样需要我们。在这,有长年驻守,与家人聚少离多的项目经理;在这,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,与山为伴的我。当然,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:地质队员。地质队员流血流汗不流泪,为国家找矿奉献青春无怨无悔。
野外工作单调枯燥,找矿途中没有掌声,却从来不缺鲜花,但最美的花儿当属找到矿时心里乐开的那一朵。身体的疲劳磨炼了我们的意志,为国家寻找矿藏的决心支撑着我们前行。即使爬山多年,希望每次上山,仍是少年。目前,项目地勘工作还在继续,相信不久的将来,我们这些“追梦人”定会传来捷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