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秘密是国家的“生命线”,维系着国家安全与利益的根基。2025年4月中旬-5月中旬,第37个全国保密宣传教育月正如火如荼开展,本次以“共筑保密防线,公民人人有责”为主题,旨在凝聚每一位公民的力量,守护国家和企业的核心机密。我们既是保密责任的承担者,更是保密防线的坚实守护者,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深入学习党员干部保密行为。
1.坚定信念,不缺失保密观念
坚定理想信念,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,是共产党人高尚品格形成的基础,也是党员自觉保守党和国家秘密的精神源泉。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“钙”,没有理想信念,理想信念不坚定,精神上就会“缺钙”,就会得“软骨病”,甚至会丧失对党的忠诚。“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。”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,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。大量案例表明,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,是导致泄密甚至被敌对势力策反窃密的根源。理想信念缺失,就会降低或失去“免疫力”,容易受到歪风邪气的侵蚀,成为窃密者觊觎的对象,甚至会丧失人品、丢掉人格,走上泄密犯罪的不归路。党员特别是涉密人员,要时刻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为维护党和国家利益守好保密防线。
案例警示
2014年11月,国家安全部门在境外网站发现多份我机密级和秘密级文件。经查,系某通信部门干部李某,受到境外敌对势力不良信息的侵蚀和偏激舆论的误导,辨别能力下降,逐渐产生消极、对立情绪,最终,李某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发生扭曲,在明知泄露国家秘密是违法犯罪行为的情况下,依然主动通过“翻墙”软件将涉密文件发布于境外网站,事后被相关部门发现,受到严肃处理。
2.明辨是非,不转发敏感信息
网络时代信息爆炸,尤其是新媒体的应用使得人人都成为信息的制作者、发布者和传播者,这也造成各类信息泥沙俱下、真假难辨,以致许多涉密信息和敏感信息被争相转发、层层传播,有的甚至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,成为媒体炒作的焦点,导致舆情失控。党员干部在网络生活中,应时刻保持基本的政治辨别力,切不可随波逐流,要善于控制转发冲动,做到疑似涉密的信息不转发、把握不准的信息不转发、过于敏感的信息不转发、受人操纵炒作的信息不转发,防止涉密信息、敏感信息和妨碍社会稳定信息经己之手进一步扩散。
3.对党忠诚,不隐瞒重要情况
涉密人员特别是核心、重要涉密人员,历来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刺探、收买、策反和窃密的重点目标,近年来,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加紧对我实施情报代理人本地化策略,不仅在我境内以各种“合法”身份猎取策反目标,还在境外专门针对我出境人员建立大批情报站点,有意接触我出境人员,伺机收买、策反,充当其情报搜集的“马前卒”。面对严峻复杂的保密形势,党员必须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,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,对党忠诚老实,增强防间保密意识。无论是在境内还是在境外,当遇到有人打听保密事项、刺探涉密信息时,当发现别人存有利诱、收买、策反企图时,或者自身经管、携带的涉密载体安全受到威胁时,都应当立即向党组织或者有关部门报告,及时采取必要的应对、防范和补救措施,尽力消除窃密泄密风险隐患。
4.居家生活,不处理涉密事务
保密法律法规对涉密载体使用、阅办、保存的安全保密环境以及涉密信息设备使用要求均作出明确规定。除符合保密要求的办公场所外,个人家中往往不具备保密条件,不适宜阅办涉密文件资料、处理涉密事务、存放涉密载体等。党员尤其是涉密人员更要模范遵守保密纪律,带头执行保密规定,不将涉密事项带回家中处理,不在家中存放涉密文件、资料,不在个人用计算机及其他存储设备中存储涉密文档,不贪图个人方便危書党和国家秘密安全。工作时间之外如遇紧急涉密事项需加班处理或安排,应及时赶回单位办理,因公务槜带涉密载体外出返回时,应当先将涉密载体送回单位妥善保管后再回家,防止出现意外。
5.个人交往,不谈论国家秘密
工作之余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,如果党员干部在个人生活圈中不注意保密,将国家秘密作为谈资,个人交往的性质就会“变味”。许多涉密事项就是通过涉密人员个人交往的“小圈子”不胫而走,最终酿成泄密苦果。在个人生活中,党员干部更要增强保密意识,无论在什么场合、与什么人交往,都不能把党的保密纪律抛诸脑后,更不能出于对亲人、朋友和熟人的信任而忘记保密责任,随意在个人交往中谈论涉密事项、传播涉密信息。如果心存不住密、嘴把不住门,终将祸从口出,害人害己。
案例警示
2015年11月,某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茅某到机要秘书蔚某的办公室送还公章印模时,看到办公桌上有1份已拆封准备传阅的秘密级文件。该文件与某重点案件的处理意见有关,茅某的姐姐正是该案件的受害人之一。于是,茅某趁蔚某不备时,私自用手机偷拍了该机密级文件的首页,并通过微信发给姐姐。姐姐将图片发布到该案件受害人的微信群中,导致大范围泄密。事件发生后,有关单位给予茅某党内警告和行政记过处分,给予茅某姐姐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记大过处分。
6.治家有方,不扩散涉密信息
涉密事项上不告父母、下不传子女,是党在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。党员干部不仅要带头模范遵守保密纪律和保密法律法规,还有责任教育引导身边的家属子女,帮助他们增强保密意识。一方面,自己要做到涉密载体不往家中拿,涉密事项不在家中说,涉密场所不引带家属子女进入,防止家属子女与闻涉密事项;另一方面,要教育提醒家属子女,不主动打听涉密事项,对偶然听到看到的涉密事项严格保密。此外,家属子女本身是涉密人员的,要经常教育他们遵守保密规定、履行保密义务,发现不利于保密的习惯和问题时,要及时制止纠正,避免泄密问题发生。
案例警示
2017年10月,某机关业务科科长陆某向单位保密员张某借阅了1份机密级文件,供自己学习研究使用,在学习过程中,陆某发现文件中有些思路,观点对妻子的业务工作会有所启发,认为“学习参考并非直接使用,问题不大”,便用手机偷拍了文件部分内容,之后通过微信发给妻子张某。张某收到文件照片后没有向第三人转发。事件发生后,有关部门给予陆某党内警告、行政记过处分,调离原工作岗位;给予陆某主管领导韩某党内警告处分。
来源:中国保密在线
1.坚定信念,不缺失保密观念
坚定理想信念,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,是共产党人高尚品格形成的基础,也是党员自觉保守党和国家秘密的精神源泉。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“钙”,没有理想信念,理想信念不坚定,精神上就会“缺钙”,就会得“软骨病”,甚至会丧失对党的忠诚。“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。”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,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。大量案例表明,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,是导致泄密甚至被敌对势力策反窃密的根源。理想信念缺失,就会降低或失去“免疫力”,容易受到歪风邪气的侵蚀,成为窃密者觊觎的对象,甚至会丧失人品、丢掉人格,走上泄密犯罪的不归路。党员特别是涉密人员,要时刻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为维护党和国家利益守好保密防线。
案例警示
2014年11月,国家安全部门在境外网站发现多份我机密级和秘密级文件。经查,系某通信部门干部李某,受到境外敌对势力不良信息的侵蚀和偏激舆论的误导,辨别能力下降,逐渐产生消极、对立情绪,最终,李某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发生扭曲,在明知泄露国家秘密是违法犯罪行为的情况下,依然主动通过“翻墙”软件将涉密文件发布于境外网站,事后被相关部门发现,受到严肃处理。
2.明辨是非,不转发敏感信息
网络时代信息爆炸,尤其是新媒体的应用使得人人都成为信息的制作者、发布者和传播者,这也造成各类信息泥沙俱下、真假难辨,以致许多涉密信息和敏感信息被争相转发、层层传播,有的甚至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,成为媒体炒作的焦点,导致舆情失控。党员干部在网络生活中,应时刻保持基本的政治辨别力,切不可随波逐流,要善于控制转发冲动,做到疑似涉密的信息不转发、把握不准的信息不转发、过于敏感的信息不转发、受人操纵炒作的信息不转发,防止涉密信息、敏感信息和妨碍社会稳定信息经己之手进一步扩散。
3.对党忠诚,不隐瞒重要情况
涉密人员特别是核心、重要涉密人员,历来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刺探、收买、策反和窃密的重点目标,近年来,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加紧对我实施情报代理人本地化策略,不仅在我境内以各种“合法”身份猎取策反目标,还在境外专门针对我出境人员建立大批情报站点,有意接触我出境人员,伺机收买、策反,充当其情报搜集的“马前卒”。面对严峻复杂的保密形势,党员必须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,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,对党忠诚老实,增强防间保密意识。无论是在境内还是在境外,当遇到有人打听保密事项、刺探涉密信息时,当发现别人存有利诱、收买、策反企图时,或者自身经管、携带的涉密载体安全受到威胁时,都应当立即向党组织或者有关部门报告,及时采取必要的应对、防范和补救措施,尽力消除窃密泄密风险隐患。
4.居家生活,不处理涉密事务
保密法律法规对涉密载体使用、阅办、保存的安全保密环境以及涉密信息设备使用要求均作出明确规定。除符合保密要求的办公场所外,个人家中往往不具备保密条件,不适宜阅办涉密文件资料、处理涉密事务、存放涉密载体等。党员尤其是涉密人员更要模范遵守保密纪律,带头执行保密规定,不将涉密事项带回家中处理,不在家中存放涉密文件、资料,不在个人用计算机及其他存储设备中存储涉密文档,不贪图个人方便危書党和国家秘密安全。工作时间之外如遇紧急涉密事项需加班处理或安排,应及时赶回单位办理,因公务槜带涉密载体外出返回时,应当先将涉密载体送回单位妥善保管后再回家,防止出现意外。
5.个人交往,不谈论国家秘密
工作之余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,如果党员干部在个人生活圈中不注意保密,将国家秘密作为谈资,个人交往的性质就会“变味”。许多涉密事项就是通过涉密人员个人交往的“小圈子”不胫而走,最终酿成泄密苦果。在个人生活中,党员干部更要增强保密意识,无论在什么场合、与什么人交往,都不能把党的保密纪律抛诸脑后,更不能出于对亲人、朋友和熟人的信任而忘记保密责任,随意在个人交往中谈论涉密事项、传播涉密信息。如果心存不住密、嘴把不住门,终将祸从口出,害人害己。
案例警示
2015年11月,某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茅某到机要秘书蔚某的办公室送还公章印模时,看到办公桌上有1份已拆封准备传阅的秘密级文件。该文件与某重点案件的处理意见有关,茅某的姐姐正是该案件的受害人之一。于是,茅某趁蔚某不备时,私自用手机偷拍了该机密级文件的首页,并通过微信发给姐姐。姐姐将图片发布到该案件受害人的微信群中,导致大范围泄密。事件发生后,有关单位给予茅某党内警告和行政记过处分,给予茅某姐姐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记大过处分。
6.治家有方,不扩散涉密信息
涉密事项上不告父母、下不传子女,是党在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。党员干部不仅要带头模范遵守保密纪律和保密法律法规,还有责任教育引导身边的家属子女,帮助他们增强保密意识。一方面,自己要做到涉密载体不往家中拿,涉密事项不在家中说,涉密场所不引带家属子女进入,防止家属子女与闻涉密事项;另一方面,要教育提醒家属子女,不主动打听涉密事项,对偶然听到看到的涉密事项严格保密。此外,家属子女本身是涉密人员的,要经常教育他们遵守保密规定、履行保密义务,发现不利于保密的习惯和问题时,要及时制止纠正,避免泄密问题发生。
案例警示
2017年10月,某机关业务科科长陆某向单位保密员张某借阅了1份机密级文件,供自己学习研究使用,在学习过程中,陆某发现文件中有些思路,观点对妻子的业务工作会有所启发,认为“学习参考并非直接使用,问题不大”,便用手机偷拍了文件部分内容,之后通过微信发给妻子张某。张某收到文件照片后没有向第三人转发。事件发生后,有关部门给予陆某党内警告、行政记过处分,调离原工作岗位;给予陆某主管领导韩某党内警告处分。
来源:中国保密在线
上一篇:2025年志愿者服务活动
下一篇:地调院召开精益管理工作启动会